![]() |
服務項目: |

![]() |
2022.04.18 |
台積電、Google等大廠赴中南部投資設廠不只帶動房價,也意外帶動「以房養老」案量。金管會銀行局公布最新國銀辦理「以房養老」成果,至2022年3月底止累計辦理5,846件、核貸金額337億元、較上季增加220件、16億元。儘管成交件數最多還是北北基,但今年以來案件量成長幅度最大竟是雲嘉南的6.6%、其次是桃竹苗的4.4%。 就金管會統計,銀行業自2015年開始辦理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俗稱「以房養老」,受到全台房價飆漲激勵,2021年全年「以房養老」新增案件為784件、年增2.8%,新增核貸金額45億元;2022年首季也持續穩定成長,單季新增220件、16億元,國人申辦以房養老的意願明顯提高。 就案件量來看,北北基地區今年首季新增111件、件數居冠,雲嘉南地區新增29件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桃竹苗新增28件;就件數增幅上,雲嘉南總件數469件雖排第五,但季增幅達6.6%,增幅居冠,桃竹苗總件數為662件雖排第三,但季增率達4.4%,排名第二、北北季增幅3.8%排名第三。 銀行業者觀察,房價上漲、房市熱絡都會帶動「以房養老」的申辦意願。以房養老業務開辦以來,過去承作案件多以雙北地區為主,不過2021年在中南部房價走高下,雙北以外地區新承作件數比重亦由五成增加至六成。而就內政部實價登錄及房市業者統整資訊來看,近五年來雲林平均購屋總價從547萬元漲到744.2萬,增幅三成多,甚至短短一年時間,雲林購屋總價平均大漲一成。 就個別銀行辦理情形來看,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核貸件數前五大銀行清一色為公股行庫,分別是合庫、土銀、華銀、一銀、台企銀,分別為2,279件、1,777件、905件、510件、239件,核貸金額前五大則是合庫137.07億元、土銀87.47億元、華銀46.41億元、一銀35.8億元、台企銀17.6億元。 就性別及承作年限來看,女性核貸件數3,149件還是多於男性的2,477件,逾55.97%為女性申請者,平均承作年限為15.87年。 Yahoo轉載 |
![]() |
2022.04.18 |
疫情二年多來,國內房市飆漲、交易擴量,房仲業搶食大餅,房仲家數快速增加,根據房仲公會全聯會統計,至今年第一季全台房仲會員家數達6,864家、已直逼7,000家,二年多來增加逾千家,近一年多來更以每天超過1.5家的速度急速增加,房仲家數創下歷史新高。 即使近年疫情衝擊、政府持續釋出打房政策讓房市降溫,不過房市熱度未見衰退,投入房仲業經營的家數愈來愈多。上波低點2017年底時全台僅5,394家,2018年間全年增加了88家、2019年間增加了231家,2020年增加了427家,2021年增加了584家,今年第一季也增加了140家,尤其去年以來增加速度相當驚人,每個月都有超過45家的增幅。 房仲業者觀察,整體住宅房市交易量增固然是房仲業投入的主要原因,預售市場熱絡也使不少房仲業兼作預售換約生意,近年房市無論建地、辦公室、工業廠房、法拍、危老整合等各市場都很熱絡,政府推動住宅租賃服務產業,使部分業者更跨足租賃業訴求「租、管、售一條龍」,無論傳統中古屋交易或其他分眾市場都有利可圖。 尤其,大型品牌加盟業者為搶市占率擴大展店,不少資深業者重回市場,績優業務人員出走創業也增加不少,均使房仲家數快速飆升。 從各縣市房仲公會員家數增加情形,也可看出各地房市熱度,近二年多來,六都中除了台北市僅增加73家外,其餘五都均增百家以上,台中、桃園更增加逾270家、220家最多,近年發展熱絡的新竹縣市合計也增加超過60家。若以房市家數增加幅度來看,桃園、台南增加逾三成,新竹市、台中、宜蘭增逾二成。 房仲開業展店加速,人力需求大增,積極投入人員招募,也使不動產經紀業從業人員數大增,根據內政部統計,受僱不動產經紀人已突破1萬人,二年多來增加逾1,400人;受雇不動產營業員達4.8萬人,二年多來增加逾8,000人。 Yahoo轉載 |
![]() |
2022.04.18 |
六都今年第一季買賣移轉棟數,主要行政區有17個已較去年減逾10%,其中減幅最大者是台南市新市區,年減61.8%,且新市區首季房價跟去年同期相比也降19.1%。房仲業認為,台積電轉向高雄,買方擔憂買到最高點等三原因,是台南新市量價均縮的原因。 據統計,六都共有17個主要行政區的買賣移轉棟數減幅超過10%,其中不乏各都的交易熱區,如台北市內湖區、中山區,新北市中和區,桃園市桃園區、楊梅區,台南市新市區以及高雄市左營區,不過在價格表現上,大部分行政區的成交均價仍走揚。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房市受資金潮帶動價量齊揚,許多區域房價寫下新紀錄,加上政府接連祭出的打炒房政策,讓交易熱區輪動快速,購屋人進場前宜審慎評估。 價格快速推升,買方心有餘而力不足根據六都地政局資料,統計今年第一季買賣移轉棟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幅超過10%的主要行政區共有17個,其中減幅最大者是台南市新市區,年減61.8%,且新市區首季房價跟去年同期相比也降19.1%。 北市內湖、新北鶯歌、桃園楊梅、台中潭子、高雄橋頭等熱區首季都量縮其它五都個別量縮最多的行政區減幅也不小,台北市內湖區首季買賣移轉動數年減33.9%,去年第一季破千棟,今年只剩7百多棟,新北市鶯歌區年減43.0%,桃園市楊梅區年減34.4%,台中市潭子區年減43.6%,高雄市橋頭區年減47.3%。 量縮價卻依舊上揚 僅台北中山、台南新市地區價量均跌不過這17個成交量降溫行政區的房價,多數呈現上揚走勢,僅台北市中山區及台南市新市區成交均價下滑,中山區今年首季成交均價每坪67.7萬元,年減12.8%,台南市新市區今年首季成交均價每坪15.7萬元,年減19.1%。 郎美囡分析,首季降溫區許多為近幾年房地產交易熱門區域,價量受到買氣及資金潮拉抬,成交價普遍上揚,不過市場過熱、價格攀升及政府打房政策多少影響買方心態,擔憂買到最高點,缺乏區域話題延續熱度,或有其他行政區價格更低、議題更多,買氣自然下降。 如台南新市因南科議題身價水漲船高,但價格漲勢猛,新屋價格站上2字頭,隨著台積電話題轉向北高雄,台南市依傍半導體產業的買氣減弱,高價位的物件難以吸引買方入手。 然而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受惠於台積電持續發燙的高雄,也有兩個行政區降幅超過3成,橋頭區房價受新屋帶動來到2字頭,價格優勢減弱,左營則是比較基期高,去年首季交易量大幅拉升,今年回歸資金熱潮前的水平。
|